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郭超凱)“天問一號:火星征途”科學傳播工作營8月2日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此次任務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應用性發射,也是中國運載火箭*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后,經過大約7個月的飛行,將于2021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
探測火星到底難在哪里?關于火星有哪些已知和未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回顧人類航天史,世界各國先后進行過40多次火星探測,但成功率只有五成左右?;鹦翘綔y失敗率高的原因*重要有兩個:一是距離遠、二是環境新。他指出,天問一號任務將通過一次任務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項目標,任務一旦成功,這種“一舉三得”的方式在全球尚屬首創。
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劉茜講解了科學家如何探索火星的奧秘,這次火星探測工程將帶給人類更多關于火星的認知。
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設計師鄧帆以中國運載火箭的研發歷程為主線,對比國外的技術發展路徑,探討了未來火箭的研發趨勢和任務需求。
記者了解到,“刊媒惠-科學傳播工作營”之“天問一號:火星征途”活動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北京天文館、中國數字科技館、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協辦,活動采用*講座+線上工作營的創新形式,聯結科學家、大眾媒體和文創機構,分設多個線上工作小組,通過選題創意、交流討論、協作互動等環節,共同創作出專業、準確、形式多樣的科學傳播內容。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王京春表示:“刊媒惠-科學傳播工作營”2020年的系列活動將成為連接科學家、媒體工作者、文創工作者及大眾的一座橋梁??茖W呼喚創新,科學傳播呼喚創新,相信這一系列活動將為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